前天 把海角七號給看過了
這部響鐺鐺 紅遍大街小巷
Google搜尋海角七號 約有3,850,000項符合海角七號的查詢結果
老實說 看完之後 只是覺得這只是一部輕鬆流暢的商業片
為什麼會有這麼人討論 甚至有人看了兩次以上 每次看還會哭?
我一直在想這些問題?到底真的有這麼好看嗎?
還是媒體操弄? 還是投射現象?
當然我很肯定這部電影的確是好看 輕鬆平凡中帶點共鳴
劇情安排與配樂都很不錯 其他佳評 我就不在多加累述 我想大家應該也聽了很多
我所想要表達的 並非是認為海角不好 而是思索這一股海角現象到底是怎麼了
試著從不同的角度 甚至是批判的角度去觀察
抱歉 我就是天生反骨
就像全球暖化 一部分我也認為陰謀論的可能
是不是暖化 我不知道 吃素可以減少暖化?賣鬧呀! 有太多我無法接受的論調
不過我倒是支持珍惜資源 這是正確的
離題了....
我一直認為是群眾效應 與主流媒體的操弄
大家都說好看 一直放大 好像認為不好看就是不應該 或是隨著大家的口徑"ㄟ 真ㄉ好看耶"
難道價值觀變成了主流意識所集體控制
具商業性質的片子 才稱的上好國片
具票房數子 才稱的上國片救星
當然畢竟 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消費行為下的商業產物
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商業行為
實在不須唱高調或是擺高姿態 認為搞些讓人看不懂的 才叫做是藝術
而海角的通俗也並非不是藝術 它是藝術 是一種入世的 是一種平凡的
我的MSN上打著"海角七號只不過是一部輕鬆的商業電影 實在不覺得它偉大"
我是想表達我心中的疑問
朋友瑜 傳來一句 "海角七號本來就不偉大 它的偉大在於它的不偉大"
大概吧..就是那一套的 這邊我也不多加說明 網路一堆
今天 我聽到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說法
海角七號會這麼紅!是因為王建民的關係?
王建民?關他什麼事?
前兩年 旅美的王建民 在美國大聯盟打出好成績 成為全民的焦點
唯一可以融合藍綠 台灣人大陸人 大概就是王建民了
這兩年 政治紛爭不斷 人們對於政治對於社會對於經濟感到失望
而王建民成為全民的情感投射出口
今年因為王建民受傷 而政治依舊混亂 經濟更加慘淡
這一切好像頓間失去重心
而海角 便在此時開始產生效應與激起漣漪
似乎大家找到共同的話題 找到失去的溫暖 找到一絲絲未來可能的機會
我一直在想 要是海角七號 是在王建民19勝的時候上映
那麼是不是依舊會產生這麼大的市場反應? 還是只是成為台灣低迷的國片其中之一
台灣人的風潮總是一段一段 從蛋塔開始...到現在 輪過無數種社會現象
海角現象是不是其中之一? 這一波 可以延燒多久?
海角七號 我是很輕鬆 笑著看完整部電影
套句有位樂評稱讚五月天阿信的作詞功力 "流暢的就像烙賽一樣"
當然這句聽不出來是誇獎還是批評 但是卻是覺得夠妙
就在剛剛 朋友珍 MSN上面傳來:幹嘛對海角七號這麼偏激......
我回說:我對它(海角)沒意見 是對海角現象有意見~
大概就是這樣...反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只是很不齒 隨著主流的聲音真的就是對的嗎?
這種價值觀的建立是正確的嗎?
多數人的聲音真的可以成為正確的合理的嗎
不禁讓我有想大罵 某位政治人物
員工幫老闆做事被關了 而老闆卻可以大搖大擺在外面取暖
甚至老闆娘大方的玩弄司法
我不想去評斷他的對錯 但是這種行為卻讓我大大不屑
那些只是為了支持而支持的人 我感到相當可悲
套句以前同事說的:"阿X不要臉是公認的 可惡的是那些幫他搖旗吶喊的人
不明是非 扭曲社會價值觀 不是可悲 是可惡"
又離題了
看完海角 總讓我想起灌籃高手
收集夥伴..每個成員有自己的個性與背景故事
也像是短篇偶像劇 免不了 要有帥哥美女談戀愛一頁
這一切的一切 是不是太過於放大 甚至有點郢書燕說
一個人物 一句台詞 一個場景 都可以被解讀成絕世之作似的
有沒有這麼會扯
就連導演受訪時也坦承 想不到會被"扯"成這樣子
當然"扯"這字眼是我用的
有許多想法都是觀者自己所解讀的
也許海角表現的很平實 正好提供給大家一個填補的空間 一個投射的焦點
也或許 這種彈性與空間 的確比搞一大堆同性戀 亂倫 要A不A的藝術"國片"
來的更適合 "現階段"(政治動盪/經濟崩盤/王建民受傷了...)的台灣民眾吧
海角也好 取暖也好 對這一切
我充滿疑慮! 還好我還會疑慮...
現在有海角現象 那麼後海角...會是什麼樣子呢?
- Oct 07 Tue 2008 00:13
海角現象之我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